“你为什么不用朋友圈?”
很久没有更新杂谈了。倒也不是说写不出东西,毕竟作为一个脑袋转速异于常人的人,总会有些千奇百怪的想法莫名其妙钻进脑子里,再加上最近几年一直东施效颦地笔耕不辍,现在就连(好几天一记的)日记都能轻轻松松水个千字,照这么下去快能当网络小说作家了。然而,杂谈这种东西既然要发在网上(尽管没人看),总觉得多少还是要有些立意,或者让看的人学到些什么,而不能像日记一样尽是些无意义的流水账和车轱辘话。在这样的前提下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想出什么高大上的视角来,最终只好勉为其难降低自己的标准,想到什么写什么吧。
严格意义上说,我最开始接触的社交软件应该是飞信。那时的我还在读小学,大概是为了发短信省钱,也有可能是方便老师群发消息,总之学生们的苦逼家长纷纷被迫学习如何使用这款“免费短信软件”。然而实际上它并没有什么社交功能,主要使用者也并不是我,因此不能算数。除此以外还有因为老师不务正业上课逗狗而在同学中莫名其妙火起来的校内网(也就是后来的人人网,现已倒闭),不过其主要的社交功能也仅限于抢车位和逗狗,而且主要使用者也仍然不是我,因此也不算数。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qq逐渐走向了大众的视野,一般意义上的社交软件诞生了。
咳咳,跑题了,接下来回到主题说说微信。其实我对微信一直以来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从诞生之初它就是给玩不明白手机的中老年人设计的盗版qq,然后时不时就从别处抄点垃圾功能塞进去,最终逐渐变成内置海量垃圾功能的垃圾拼盘。如果作为无良公司的流量入口用来变现,那微信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但对于一位普通用户而言,除了最基础的聊天功能以外,这些乱七八糟的功能:短视频、直播、小程序。。除了浪费存储空间以外毫无其他用处。
然而我说的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大多数人用微信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用,而仅仅是迫于“其他人也都在用”的淫威,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恶性循环,而循环的起点也很明确:就像上文中说的,很多年前它靠着无脑的操作牢牢捆绑住了第一批老年人。之后,靠着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下来的家长专制 (抱歉,这个话题没法深挖,请自行脑补过程。。),微信完成了属于它的野蛮生长。
本人被迫使用微信的过程和上面说的循环大同小异。大概是在十年前刚上大学时,迫于某些导员的要求(我当然相信这些年轻的导员有使用互联网的能力,然而很不幸的是,导员也有上级),最终我也不得不去捏着鼻子使用这款“盗版qq”。按照知乎上忘了哪个人的观点,在新一代——现在应该算老一代了——网民眼中,互联网就是要保持某种匿名性(当然不是对塔,仅仅是用户之间),而微信不招人待见的原因恰恰是打破了这一点。毕竟,你在微信中的好友,除了放了学、下了班之后就再也不想见到的老师、老板,就是几十年不见、见了面就是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你再骂) 而中国几千年封建残余下来的家长专制 (抱歉,还是没法细说) 导致这些人天生对于年轻人存在过分的控制欲,从而会想尽办法通过不断发消息骚扰(尤其是发一堆语音)、偷窥朋友圈甚至微信步数来试图获取你的当前状态。
虽然qq也并没有比微信好多少,但作为年轻人的第一款社交软件,它(当时的)使用门槛隔离了很多年轻人现实中的父母长辈,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形式保持住了一定程度的匿名性,让年轻人多少还剩下一个可以在开心时胡说八道,不开心时一言不发的发癫场所。然而很不幸的是,我的父母并不在此列。而且由于本人当时尚且年幼,没能做到线上线下严格分开,因此无论是普通网友还是老师同学父母通通加到了一个号里,后续再想切割也变得很困难。
然而年轻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的危险性,并且很快付出了代价:先是因为微信步数太少被发现翘课,然后是发二刺螈烂梗(似乎是FFF团)被怀疑信了邪教。由于实在没法解释,最终一气之下我删除了微信朋友圈以及QQ空间的全部内容,直至今日。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整体来讲这也并不能完全算是一件坏事。尽管经常会得到“年轻人怎么不上网”(废话,这是上刑)的莫名其妙的评价之外,停用空间和朋友圈也就等同于再也不会见到那些造谣的、卖东西的、有暴露癖天天分享自己生活的、以及更扭曲的那些分享完生活还要求别人点赞的人,一句“本人不用朋友圈”就足以完全把他们打发走。
不过空间和朋友圈可以不用,生活却不能停止记录。毕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无论是出于第三层的“归属感”、第四层的“尊重”,亦或是第五层的“自我实现”,似乎都可以强行套到发朋友圈上。于是当时的我将目光转向了那些更年轻化(中老年人用不明白)的平台:微博、贴吧甚至A岛。其中,微博的字数限制大大降低了它的实用性,而社区环境的逐渐恶化更是最终让人不得不卸载。个人贴吧倒确实是个逃避现实的好地方,我也确实和很多在贴吧认识的人一样,在自己的个吧里封闭了很久,唯一可惜的是帖子一旦发出就无法编辑,想更改就只好删了重发,而且发东西天天被夹也实属头疼,最终被强迫用户保持黏性的“吧主考核制度”恶心到停止使用。至于最后的A岛,就是纯属搞笑了:尽管完美体现了匿名性,但不仅发言稍不和谐就被封号,而且连自己的帖子都很难检索,实在是没法用。最终从2020年开始,我的“朋友圈”终于变成了完全私密的日记,陈列在完全离线的硬盘当中。
这篇杂谈其实写到最后已经有点写不下去了,自己都能感觉出质量很差,没什么主旨的同时也并不能让人学到什么东西。不过写都写了总不能不发(经典沉没成本),那就当成是我在写回忆录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