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寄-关于
在本博客建立之前,(出于职业病)本人也曾对其他人的个人博客进行了一些市场调研。在看到的不少博客中,似乎都存在一个按时间排序的小栏目,用来记载网站的更新记录或者当时的心情,有点类似于轻量版的朋友圈,或者展示历史记录的QQ签名。于是在刚刚建站时,我也照猫画虎地搞了一个类似的东西出来,名曰“时间线”,用来记载一些鸡毛蒜皮的破事。然而由于没有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在经过几个月的使用后我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其实没有人愿意去关注别人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正如鲁镇的人们不会去关心祥林嫂的阿毛一样。因此,2023年11月30日本站正式废弃了这一板块,并且将其重建为功能类似、但姑且能够提供内容价值的长文板块。我将其取名为“日寄”,用以纪念一位我十分尊敬的黑色幽默大师级网友,也希望我的文笔能够有朝一日达到这位大师的水准。
提起“日寄”这个词语,没有听说过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而听说过的人大概会露出会心一笑 (Critical smile)。从字面意义上说,“日寄”其实无非来源于普通的“日记”一词与电竞领域的成句“寄了”的结合。“寄了”,又即“G了”,指的是选手在投降时打出的消息GG(Good Game),其词义约等于“完蛋了”。由于“寄了”的说法流传已久,因此“日寄”一词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复数个人各自独立创造出来,然后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寄
尽管“日寄”的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它的大范围传播一定归功于知乎用户Anlin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起初看起来只是一系列互联网段子的拼凑,后来则逐渐变为带有自嘲性质的小段落合集。由于作者的专业(计算机)确实比较大众,而大家在当前社会下面临的处境又都比较类似,因此很多读者在对着这些黑色幽默的句子发笑过后,又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觉得胃疼。此外,这些文章虽然写的都是些摆了、寄了之类的东西,但在细读之下又总能从字里行间看出点道理、看出点不甘心来,以至于让人总是情不自禁地带入自己。比较可惜的是作者的更新并不稳定,因为据作者自己说他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精神状态的持续恶化,而在情绪好转时则什么也写不出来。这可能也算是很多年轻人当下的一个生活写照吧。
时间飞逝,如今又已是新年到来之际。在此,我想引用Anlin老师在去年年底时写下的一些文字作为本文的结尾:
点开了很久没看的朋友圈,
当初打着要找工作防止骚扰的理由换了账号,
实际上是接受不了和同学的落差,
很多人去读研,或者留学,
每个学校都赫赫有名,
“你看,每个人都在闪闪发光。“
我对自己说。
就像烟花一样,
我好喜欢烟花,
恨不得在每个句子里都上一颗火星,
这样整篇文章就看起来熠熠生辉。
我知道,应该接受过去、享受当下、期待未来,
可我永远只会后悔过去、浪费当下、焦虑未来。
我们总是把自己未经历或者已经经历过的时光称作最美好的时光,
我突然开始怀疑,
其实从来没有哪段时光是美好的,
所有时光都是痛苦的,
所谓美好,只是大脑编出来的一个美妙幻梦,让我们在尘世间有所寄托。
我开始怀疑,会不会所有对过去的怀念,
全部来自于不用真的再去经历那些事情,
本质上只是旁观者的幸灾乐祸。
我想不是的,
起码过年放烟花的日子,
是实实在在的开心的。
不论春晚有多无聊,
当主持人的倒数淹没在鞭炮声里,
火树银花凌空绽放,整座城市隆隆作响,震颤从天空传到大地,极尽所能地宣告我们又活过一年,
捂住耳朵又不舍得错过满天绚烂,仰起头,眼底惊喜和火光交相辉映。
好想看看烟花。
我的2022,没有摆脱焦虑,没有找到路,没有与自己和解,也没有释怀,依然看不到未来,
但是终于还是走过了这一年,希望我们能够再见。
新年快乐。